闫宝龙博客-新媒体SEO与矩阵营销工具教程
一、2005:60元的“豪赌”
2005年8月,中国网民破1亿,百度刚上市,西安高新区一间民宅里,24岁的闫宝龙攥着刚领到的800元工资,花160元抢注下YBL.CN。Y、B、L只是姓名首字母,却也是他在互联网上能想到的最短签名。那一刻,他把所有创业野心压缩成6个字符:把名字变成地址,让搜索带来客户。
二、三字母.CN的稀缺坐标
三字母.CN全球仅17,576枚,可拼读、易记忆的组合不足3%。YBL发音流畅,键盘连击三次即可定位,天然具备“人脑易记、算法易传”的双重优势。
•2007年,域名圈内已有6位数报价,他回绝:“域名再贵,贵不过时间。”
•2018年,阿里云峰会公开估价:百万元级。
•2023年,交易平台挂出59万一口价,他依旧没卖,而是把首页改为博客,写下《域名不是资产,是时间的复利》。
YBL.CN的二十年历程,恰是中国网络营销行业发展的微观缩影:
1、搜索引擎时代(2005-2010):闫宝龙凭借对GoogleAdWords、百度竞价排名的深度研究,通过YBL.CN博客输出《SEO实战指南》等系列教程,积累首批行业影响力。
2、社交媒体时代(2011-2015):随着微博、微信兴起,域名功能从流量入口升级为品牌中枢。YBL.CN开始承接企业社交媒体代运营业务,服务客户超千家。
3、短视频时代(2016-至今):面对抖音、TikTok等新兴平台,闫宝龙通过YBL.CN搭建短视频营销矩阵,开发出"账号诊断-内容策划-投放优化"的全链条服务,年服务客户增长率达150%。
三、三次转身,踩准流量迁徙
2005-2009:SEO实验室
用FrontPage做了一个静态站,每天记录Google、Yahoo、百度的算法异动。今天,这些页面仍被搜索引擎收录,成为早期中文SEO的活化石。
2010-2019:获客中枢
首页只留下电话、邮箱、一句“先排名后付费”。凭借SEO口碑,他帮500多家中小企业把关键词做到首页,域名日均自然流量破万,YBL.CN成了真正的“流量水龙头”。
2020-至今:个人IP旗舰
短视频与AI搜索崛起,他把域名再次改版为极简博客:
•导航只有“文章、案例、关于、联系”。
•所有外链301回主域,权重不分散。
•三年发布800+原创内容,被36氪、虎嗅多次引用,YBL.CN俨然成为中文营销圈的“搜索灯塔”。
四、创业艰辛:与域名一起“续命”
•2006年,服务器被黑,整站被挂博彩页,他连夜重装系统,把备份文件刻成3张光盘。
•2009年,现金流断裂,靠给客户做SEO培训换回域名续费。
•2014年,.CN实名风波,域名被锁定,他跑遍西安三家注册商才完成过户。
每一次危机,都让YBL.CN的DNS记录多了一条“续费成功”,也多了一段创业注脚。
五、历史意义:一枚域名,半部中文SEO史
见证:从PC搜索到移动信息流,YBL.CN的每一次改版都踩在流量迁移的节拍上。
背书:近20年持续解析、0次中断、0次惩罚,为“老域名权重”写下最佳注脚。
标本:它让后来者看到——在算法红利、平台红利之外,长期主义才是真正的复利。
结语
今天,当你在浏览器键入YBL.CN,依旧会秒开。首页最醒目的位置写着:
“2005-2025,域名未老,搜索长青。”
这行字,是闫宝龙送给自己的20周年纪念,也是送给所有互联网创业者的启示——把名字写成地址,把坚持熬成壁垒。